为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夯实育人根基,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整体育人水平,近日,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植物学系、微生物学系、生物化学系及动物学系分别组织开展了富有成效的集中备课活动。此次活动是学院常态化教学研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汇聚集体智慧,激发教学创新活力,共同推动教学水平迈上新台阶。
本次系列备课活动得到了各系教师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各系均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结合专业特色与课程目标,就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试题库建设等关键环节进行了深入且热烈的研讨。
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森林资源功能化学与健康食品教学团队组织开展本科课程《食品分析》和《食品包装学》的集中备课活动。活动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其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为导向,围绕课程定位和课程思政展开深入研讨,对教学大纲、重点难点和考核方式进行系统梳理与完善;并结合食品行业发展趋势和最新科研成果,探索将前沿知识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旨在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优化课堂内容,打造高水平的课程体系。

植物学系老师们聚焦面向全校开课的专业基础课《植物学A》、《植物学B》、《植物学C》及专业特色课《生物科学与技术前沿专题》,共同探讨将学科前沿知识与经典理论相结合,优化课程内容体系。通过对教学案例、课件设计和课堂互动环节的精细打磨,致力于为学生带来更具启发性和吸引力的学习体验。本次研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增强教师团队之间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助益良多。

微生物系则将研讨重点放在实践教学环节的优化上。与会教师就《生物显微技术》课程实验项目的设置、操作规范的统一以及过程性评价的完善进行了充分交流,旨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

生物化学系的备课会以“一个中心、两条途径、三个目标”为框架,聚焦课程思政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着力优化知识结构、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团队围绕“关注前沿热点、注重实践应用”主线,探讨通过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科学兴趣,提升科学素养。活动中,教师们还就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改革展开研讨,提出推进虚拟教研室建设、教考分离等创新举措,深入分析课程建设机遇与挑战。此次备课为新学期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助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动物学系的教师们则围绕多门核心课程展开研讨。如对专业核心课《动物环境卫生学》及动物科学综合实践的实习体系规范展开了交流,强调在规范教学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其创造潜能;同时着力开发思政案例,实现跨课程协同与课程思政建设。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智慧优化教学设计,强化课程思政与OBE理念融合,规范教学资料体系,为动物科学领域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各备课会现场气氛融洽,讨论热烈。教师们通过交叉审阅教学材料、分享优秀教学经验和观摩互评等方式,不仅进一步凝聚了教学共识,规范了教学过程,更在思维碰撞中获得了新的教学灵感与改进思路。
此次全院范围的集中备课活动,有效加强了各系内部及系际间的教学交流,是学院强化基层教学组织功能、构建教学共同体的一次成功实践。它充分体现了教师们潜心教学、追求卓越的自觉追求,为学院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注入了新的动力。学院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各类教学研讨活动,积极营造重视教学、热爱教学、研究教学的优良氛围,稳步推动人才培养质量再上新高度。(图/文:栗宏林/初审:李翠新/终审:刘兴东/责任编辑:朱丽娜)